匹克球場 Open Play 被把關?球友比賽場次黑箱作業?

Share this article|分享這篇文章

在許多匹克球場,Open Play 原本是最自由、最容易參加的活動,只要按照自己的程度報名即可。不過,近期有玩家反映,部分場地開始出現「人工審核」與「挑選參加者」的狀況,引起不少討論。

以下整理常見問題,適合正在尋找相關資訊的玩家參考。


Open Play 被手動審核的情況

有些場地會由工作人員或教練,手動挑選哪些人可以進入名單。流程通常是活動一開放就直接進入候補,接著等工作人員逐一審核,才會決定是否能參加。

這樣的制度讓不少玩家感到不便,也讓「誰能打、誰不能打」變得不透明。


問題一:審核者不一定了解玩家的程度

有玩家表示,場地的審核者不一定看過每個人的實際表現。若從未觀察過現場打球狀況,就難以準確判斷程度,也容易造成誤會。


問題二:玩家需要跨程度對打才能成長

許多人學習匹克球的方式,是透過練習、上課,還有和不同程度的人一起打球。
若制度限制玩家只能跟特定程度的人打,可能會讓提升速度變慢,也減少互相交流的機會。


問題三:容易產生「固定圈子」的感覺

部分玩家覺得名單安排可能會受到交情影響,而不只是技術。
這會讓 Open Play 的公平性出現疑慮,也讓新加入的玩家比較難融入。


問題四:候補期間無法參加其他活動

有些場地的系統只要處於候補,就不能報名其他活動或課程。
當玩家不確定是否能進入名單時,就會出現空等的情況,使整體體驗更不方便。


玩家常見的疑問

以下是許多人想了解的重點:

  • 其他場地也有類似管理方式嗎?
    不同場地方式不同,有些完全自由、有些混合、有些採固定分級。
  • 這樣的制度公平嗎?
    取決於場館是否公開說明標準、是否透明。
  • 如何改善?
    與場地提出建議、建立更清楚的程度分組、使用自動化報名系統,都可能是改善方式。

匹克皮觀點

Open Play 原本是讓所有玩家都能輕鬆參與的活動。
無論是初學者或進階玩家,都希望能透過練習與交流獲得樂趣。
當制度變得複雜、不透明,確實會影響玩家體驗。

希望不同場地都能找到適合的方式,讓大家在安全、有秩序的前提下,保持開放、友善的打球環境。


Share this article|分享這篇文章

發佈留言